同在英国读Master的室友, 三年后境况却各不相同…

我特别喜欢一首陈奕迅的歌,叫《落花流水》描述的是落花和流水短暂相遇相知又各自分别的故事。
三年前在英国读Master时,我跟两个好友合租毕业后我们一人回国就业,一人留英就业,一人在英国继续读博。
时隔三年最近大家再次相聚各自的境况却已截然不同
先说大壮,人如其名,大壮长得高大威武,爱健身,是典型的北方壮汉。他酷爱买潮鞋,每次看着他如数家珍般地跟我介绍他满屋子鞋的故事,我心里就忍不住嘟囔…活该单身狗。

大壮的家庭背景跟他的身姿一样雄厚,Master还没毕业家里人就给他安排好了工作。大壮说,他回国之后工作上的应酬不断,以前健身练的“疙瘩肉”都“融”成了一块啤酒肚;鞋也不怎么买了,要么是没人识货,要么就满大街的淘宝同款。

毕业三年,时间让记忆慢慢褪色。大壮说,以前闪着光、让他着迷的东西,都在日复一日琐碎的日常里变得黯淡了。“虽然现在各方面都挺好,可心里老是觉得不痛快。”

大壮说现在他过的是“中老年”生活——上班喝茶聊天儿,下班喝酒撸串儿。他说,有些时候会恍惚觉得读Master的那段经历仿佛是场梦。一年时间匆匆就过去了,还不想醒,可梦就忽然结束了。

我呢,毕业之后留在了伦敦工作,对“理想即是离乡”这句话有着格外深刻的感受。从本科到现在已经离家8年多了,距离把思念无限放大,从求学到工作,一切的酸甜苦辣,只有自己知道。

alt

离乡了,可理想呢?

我遇到过在英国公司无薪实习,直到学生签证到期都没有被公司录用的情况;还经常听说有人为了留英“假结婚”的情形;更有公司直接不考虑录用持学生签证的应聘者。

每年到了毕业季,都会出现大批Master毕业生为了拿到工签不计较薪资、不计较工作内容,仿佛为了签证心甘情愿“卖身为奴”、“做牛做马”——很多人出国读研是为了一份理想,而找工作的过程却可能把那份理想碾压地粉碎。

相比而言,我第三个室友妮子的境况则非常不同了。

妮子现在在国内某985高校做研究员,爸妈也都是教授。用她的话说,从她诞生那一刻读博就是她的“宿命”。家庭浓重的学术氛围让妮子的外表看起来是学术甜美风,但她的内心却是十足的it girl。

Master期间妮子一直在准备博士申请,直到我和大壮都开始工作了,她还在焦灼地等待录取结果。但是如今看来,她的生活算是“苦尽甘来”——博士毕业后她通过国家“青年千人计划”回国进高校工作,薪资、待遇都完虐我这个还在伦敦苦守的小基层。

我最羡慕妮子的,是她能一直跟自己感兴趣的知识打交道,能够潜心修学,而不是被日常的繁杂淹没,被日子推着机械地往前走。

英国“一年制”硕士最大的优点,就是能在短短一年时间内拿到国家认可的硕士学历;而这个制度最大的诟病也,是时间短。很多用人单位并不买“一年制”硕士的账,大家会质疑:在短短一年不到的时间能学到什么?哪怕是体验西方社会的文化,也怕会像大壮一样,还没来得及好好感受就回国了吧?

读博也是一种职业发展路线。一方面是国家越来越注重高学历人才的引进,另外一方面是越来越多的国内高校和名企来海外招聘,薪资和待遇都不是Master毕业可以达到的。

“国家青年计划”50万年薪引进海外博士人才厦大“南强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”给海归博士分配100万住房补贴浙大为支持“青年千人计划”提供一次性科学技术奖励100万…..
能够用专业的知识为领域带来提升和革新这才是真正“海归”的价值

 

就像《落花流水》里唱到的

落花和流水短暂相遇又奔赴各自不同的人生

其实读Master的这一年的时间非常短暂

 

马上面临毕业的同学们,

你们又会如何选择自己未来?

至少根据我们三人的发展,

我想大家应该把读博

规划成人生可能的方向之一

 

给大家的读博TIPS:
在英国的博士申请体制内,Master的成绩达到Merit(60%)以上,就意味着学生已经拥有了读博的资格;
尽早确定博士课题;
准备学术CV,全方位展示你的研究能力/经验,学习/工作/实践经历等,让导师看到你的读博潜力;
寻找导师,发送套词信,了解导师意向,掌握导师心理;
申请文书重中之重,研究计划要有理论框架、展现批判性思维、论证研究计划的可行性及研究思路。
对博是申请、留英规划还有疑惑的
扫描下方二维码,跟博士学长资询,获得更多申博实用信息:
alt
(Visited 66 times, 1 visits today)